西欧教练败给中国足球潜规则? 自负难敌急功近利!

2012-09-10 15:12:20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中超直播吧

  中超(微博)联赛接近尾声,一直在风雨飘摇中度日的鲁能(微博)主帅滕卡特,由于带队成绩过差,也不得不交出了教鞭。这样,如果再算上提前下课的蒂加纳和维斯雷恩,本赛季被外界看好的西欧...

  中超(微博)联赛接近尾声,一直在风雨飘摇中度日的鲁能(微博)主帅滕卡特,由于带队成绩过差,也不得不交出了教鞭。这样,如果再算上提前下课的蒂加纳和维斯雷恩,本赛季被外界看好的西欧教练群体已经土崩瓦解,目前仅剩下文加达和帕切科在苦苦支撑西欧教练的荣誉。值得深思的是,作为世界足球的核心地带,西欧教练代表着世界足球最先进的发展方向,然而多年以来,他们在中超似乎并不如意,主要原因还是他们对中国足坛“潜规则”的不够了解,“水土不服”或许是他们很难在中超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A 激进“改革”受阻潜规则

  在新赛季开始之前,在13位洋帅中,9名欧洲教练的斗法被认为将是一大看点。尤其是5名西欧教练,大多数人认为来自足球最发达地区的他们,能带来最新最先进的足球理念。事实上,上赛季帕切科就给中超带来了一股进攻足球的清新空气,特鲁西埃也给深圳带来了活力,哈恩则率天津杀进亚冠淘汰赛,并获足协杯冠军。

  但本赛季形势最不妙的偏偏是西欧教练。在积分榜上,荷兰人维斯雷恩早早被建业解除兵权,蒂加纳被申花逼回法国,现在是来自荷兰的滕卡特,也交出了手中的教鞭。上赛季一致被认可的葡萄牙人帕切科,也频频受到外界的质疑。似乎整个西欧教练团队,在中超都遇到了阻力,他们的困境出在何处,确实引起外界的深思。

  西欧教练的一大共性就是,由于来自足球发达地区,他们都相信自己战术方面的领先性,来中超后喜欢大刀阔斧地对球队进行改革,而不太顾及球队的现实情况。巴西和东欧教练适应性较强,都惯于看菜下饭、量体裁衣,在现有人员中进行最佳搭配;西欧教练则更习惯于从自己的战术思路出发,先定好框架再选择球员。而且为了树立权威,几乎所有新帅都喜欢选择此前不受重用的年轻球员。更关键的是,这些洋帅们此前大多对亚洲足球知之甚少,对中国的足球文化更是在摸索中。譬如蒂加纳,今年第一次来亚洲执教,对中国足球并没有了解,只能边带队边摸索。而滕卡特以前也长期在欧洲俱乐部执教,虽有过闯荡阿联酋和卡塔尔的经历,但在这两国加起来也就呆了4个月,离开原因都是水土不服、球队惨败。维斯雷恩来华之前在澳大利亚执教青年队成绩不错,也在西亚的沙特、阿联酋闯荡过,但到河南之后同样也缺乏对中国足球的深入了解。

  这些西欧教练都有自己完善的技战术理念,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变革。但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高估了中国球员的能力,球员们根本无法贯彻他们的要求。上赛季的特鲁西埃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从拿起深圳队的教鞭开始,法国人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改造球队,最终付出了降级的代价,他本人也遭到了外界的质疑。而特鲁西埃之前却在日本取得了巨大成功,因为日本足协给足了他时间和耐心,并且日本足球在职业化上远远领先中超,球员的执行能力也非中国球员可比,而中超球员盛行“潜规则”,在西欧名帅大力推行年轻化战略的情况下,如果得不到俱乐部的鼎力支持,下课只能是迟早的事。

  B 过于自负成“孤家寡人”

  也许是由于西欧足球多年以来一直都是世界足球的核心地带,所以“自负”也就成为西欧大牌教练的最大特点。即使是来到中国,并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他们,始终无法做出一些放低身段、拉近同球员之间距离的“亲民举动”。这些大牌教练中的不少人,甚至带着一种根本瞧不起中国足球的心态来中国淘金。因此,这些欧洲大牌教练在中国足坛“水土不服”也就可以理解。

  蒂加纳的执教履历不可谓不辉煌,这位踢球时便名列法国国家队“铁三角”行列的著名球员,开始执教后曾率领摩纳哥队夺得法甲联赛冠军,此后他曾在多支法甲和英超球队中担任主教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欧洲足坛赫赫有名的主教练,却在中超赛场上只带队踢了5轮联赛,便遭遇了“滑铁卢”,显然,在目前中超这个并不职业的联赛环境中,玩得转欧洲足球却未必能玩得转中超。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任何一名成功的教练,都必须在球队当中处理好同球员之间的关系,不过在欧洲高度职业化的联赛环境中,这件事情似乎要简单得多,教练与球员在生活中不一定是朋友,但在足球场上却能团结在一起;而在中超联赛中,这件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如果你不和球员在生活里成为朋友,那么就有可能影响到赛场上的成绩。

  从执教过中超联赛外教获得的战绩来看,似乎那些愿意同球员沟通、生活里喜欢同球员打成一片的“老油条”们,更容易在中超联赛中取得成功。比如说李章洙应该算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尽管他本赛季在广州恒大(微博)的帅位目前岌岌可危,但是作为在中国足球顶级联赛中执教时间最长的外籍教练,李章洙的确有过人之处。

  C 急功近利或成罪魁祸首

  像蒂加纳、维斯雷恩这样的欧洲著名教练在中超联赛早早谢幕,一方面缘于这些欧洲大牌教练对中超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足球联赛虽然一直走在职业化的道路上,但各个俱乐部“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成为影响西欧大牌教练难在中超立足的原因之一。

  今年的中超联赛16支球队当中,聘请了13名外籍教练担任主帅,这也创造了中超联赛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然而随着蒂加纳在申花“被架空”,以及维斯雷恩、滕卡特、库泽等多名外籍主教练下课警报不断响起,外籍主教练们在中超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俱乐部老板的“急功近利”心态在这个“砸重金”的赛季显得更为突出罢了。从联赛第一轮青岛中能(微博)队主教练斯利斯科维奇的下课,到张外龙在大连阿尔滨(微博)的下课,再到蒂加纳在上海申花(微博)队的“被架空”,然后垫底的建业让维斯雷恩交出教鞭……体现出了各个俱乐部在面对成绩不佳时,很难坐得住了。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国职业联赛要想真正走向成熟,并不是靠巨额投资就能完成的,中超俱乐部的老板们如果不只是“急功近利”地将眼光盯在球队的短期成绩上,通过频繁换教练来改变球队处境,而是通过抓球队基础建设、青训人才培养等,中超联赛才会真正迎来大繁荣的日子。记者曹红芳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