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20年老臣感慨:申花遇再大困难也将屹立不倒

2013-12-11 12:14:26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中超直播吧

申花20年             本报记者 李冰  不爱,可以有万种理由;爱,也许只需要一个理由——比如,因为她的名字,叫做申花。  从五角场到虹口足球场,从外白渡桥到淮海路,再从徐家汇到...
申花20年申花20年

  本报记者 李冰

  不爱,可以有万种理由;爱,也许只需要一个理由——比如,因为她的名字,叫做申花。

  从五角场到虹口足球场,从外白渡桥到淮海路,再从徐家汇到康桥,就在昨天,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因为申花,因为申花20岁的生日,引发了对过往那段青葱岁月的集体追忆。由TV和本报联手打造的全天大直播,也在12月10日这一天,见证了20年间,申花队在岁月的年轮上,留下的一个又一个或深或浅的印记。

  20年,冠军的心从未改变

  1993年12月10日,对每一个关心申花的人来讲,都是一个不会忘记的大日子。

  早上不到7点,负责本次全天大直播的TV工作人员就已经全部到位,参加上午第一场论坛的几名嘉宾,也早早地来到演播室候场。“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申花的感情,是现在的年轻人体会不到也理解不了的,毕竟20年前看申花队的比赛,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一个星期当中的头等大事,绝对是全身心投入的。”谈起自己看球的经历,现场一名已经“护花”20个年头的蓝魔球迷,更愿意把自己对申花的这份感情归结为“信仰”:“当然,20年来,不管申花队还是申花球迷,一直没有变过的,就是那颗冠军的心。”

  18年前,毛毅军作为申花队的一员,捧起了1995年联赛的冠军奖杯;18年后,毛毅军作为教练组的一员,依然继续着自己的申花生涯。“对球队也好,对球迷也好,申花早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一种象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至今;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申花的品牌,也将屹立不倒。”

  20年,你的样子依然清晰

  昨天上午的直播中,揭晓本报20周年各项最佳人选的环节,也将所有人的情绪,随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面孔,一次次地回到了那些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

  范志毅,一个让人一提到申花就不能不想起的名字,某种程度上,这位当时脾气并不算好的亚洲足球先生,也成了申花的“代名词”。昨天上午,有球迷在网上晒出了从1995年到2000年期间,每年跟范志毅的合影,并且感叹“就是喜欢他的那种腔调,在范志毅之后,感觉自己对中国球员已经不会爱了”。

  跟林志颖一样“逆生长”的朱琪,退役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吴承瑛,至今让人惋惜的申思和祁宏,还有阿尔贝茨和高佳、兰科维奇这些曾经在申花队史上写下过自己名字的外援,在每一个被问到的球迷心中,依然还是那么的亲切。“看到他们,就能回忆起自己陪着申花走过的那段岁月,这样的印记,不是说抹就能抹得掉的。”

  作为球员代表,谢晖参加了下午的第二场论坛,这个当年曾经自嘲“就算我打进再多球,在申花还是个边缘球员”的申花史上最佳射手,退役后依然活跃在上海足坛。“很多事情,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有时候忍不住会想,20年的时间,真的就这么过去了?”

  20年,追随的脚步没停止过

  作为“全场热恋”全天大直播的一个重头戏,特别行动车队环节,曾经让TV方面有些担心,毕竟在他们设计的每一个“落地点”上,都安排了跟球迷互动的内容。“最关键的就是今天是工作日,虽然我们前几天就做过了预告,但到时候球迷能不能来,能来多少人,说实话,我们的心里也不太有底。”

  为了保证播出效果,避免直播过程中出现冷场,主办方事先也找了几名球迷,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在第一站,也就是浦东机场,当我们的特别行动车到了那里的时候,已经有球迷等在那里了,结果一直到最后,事先安排的球迷都没用上,这也再次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不管何时何地,在上海,申花永远都不会有‘客场’!”

  在世博园,一名球迷骑着单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活动现场,因为他一直都没有想过,这个陪伴着自己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的朋友,会离他而去。而从活动的第二站张江开始,越来越多的球迷开着车子,自发地跟在了特别行动车的后面,就如20年来,他们追随申花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样……

关键词:申花20年球迷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