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沪:郑智李玮锋有1共同点 日本教练比中国强在哪

2013-11-28 11:12:55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中超直播吧

  编者注:朱广沪接受东方体育日报的采访,他点评昔日弟子郑智和李玮锋[微博]有个共同点就是勤奋,他还指出日本教练大多会自费去巴西学习观看训练比赛,而我们巴西队在家门口训练都没人观...

  编者注:朱广沪接受东方体育日报的采访,他点评昔日弟子郑智和李玮锋[微博]有个共同点就是勤奋,他还指出日本教练大多会自费去巴西学习观看训练比赛,而我们巴西队在家门口训练都没人观摩。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徐悦廷

  东方体育:因为青少年足球让朱指导来到世纪公园足球场指导青少年足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青少年发展对中国足球的重要性,想问朱指导,还记得20年前带着一批年轻人去巴西的场景吗?

  朱广沪:我们去圣保罗已经整整二十周年了。当时是因为巴西当地的俱乐部和政府,包括健力宝集团在内都想搞青少年足球交流活动。因此我们就通过层层选拔,筛选出了我们认为最优秀的22名球员去巴西进行留学。而事后证明,这些球员从巴西归来以后确实刺激了中国足球。

  我们在巴西住的是一个山庄,还有一片十分不理想的足球场,没有草,只有两个门柱。当地政府见状就让我们在专业足球场训练,当然也不是草地,而是红土场。我门认为这可能达不到很好的训练效果,因此经过探讨,设想了能否把这批队员分散开来,把他们分配到不同的俱乐部里,结果没同意。随后又想了第二个方案,就是能否花点小钱请几名巴西球员带着我们这些小球员训练,结果也没被采纳。

  谈留洋模式

  东方体育:怎么看待健力宝这样的送球员留洋的模式?

  朱广沪:当时中国足球的开放程度还比较低,有健力宝这样送足球人才去国外的形式,应该说国人对此期待很高。而且那时中国的各级别青年队在国际上都能打上比赛,因此也可以说,当时送去巴西的这些球员的起点,比现在很多送到国外训练的球员都要高。而在那批球员回来后,就有包括张效瑞、李铁、李玮锋和隋东亮在内的四个人马上得到了国家队的征召。这条消息一出,很多人觉得中国足球可以腾飞了,而不仅仅是冲出亚洲这么简单。

  东方体育:事实上,那批送去巴西的球员后来基本成为了各俱乐部的主力甚至是核心。那批球员是否觉得健力宝将他们送去巴西让他们的足球生涯有了一次质的飞跃?

  朱广沪:那当然。我还记得1997年国足在昆明的集训,当时我们和美国国家队在拓东体育场踢了一场友谊赛,美国队的球星拉拉斯也来了。李铁在这场比赛中打进一球,进完球后他还跳上了场边健力宝的广告牌,意思是健力宝把我们送了出去,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谈巴西生活

  东方体育:前一阵您又回了趟巴西,您有没有回到20年前的那片山庄去看一看?有何感想?

  朱广沪:特别感慨。山庄的主人变了,足球场没了,游泳池没了,20年前我们住的房子也没了。倒是当时吃饭的餐厅还在,但很破烂。原来一条狗也没了,哈哈!我们那批小队员当时看到那条狗特别怕,因为它特别凶。后来因为在那儿实在无聊,我们队员凶过了狗,狗看到我们都跑了。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山庄我们除了踢球,没别的事干。当时我们都坐在马路边数汽车。住所只有一台电视,一张乒乓桌。一开始还有一名文化课老师,但后来他回国了,我们队员于是只能自学成才,哈哈!结果还真都成了国内足球的栋梁。

  谈孙继海

  东方体育:孙继海怎么没有入选22人名单?

  朱广沪:孙继海不是漏过,而是足协当时没放,说他骨龄超了两个月。我坚持要,足协不给。后来我们去了巴西,又给足协发了四张传真,最后也没同意。当然最后庆幸的是继海进入了职业队,还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留洋球员。等20个月后我们回到国内,继海已经在国内职业足坛成为了主力球员,这让我颇感欣慰。

  东方体育:作为得意门生,对郑智和李玮锋有何评价?

  朱广沪:李玮锋当年不强壮,但意识清楚,很有想法,当时我就感觉李玮锋这名球员可以有所作为;郑智则是啥位置都适合,当然我感觉前腰这个位置最适合他。此外两人的共同点就是勤奋。尤其是李玮锋,如果你给他三天休假时间,保证有两天你能看到他在健身房练力量。这也就是为啥他能在35岁这个年龄现在还能在泰达[微博]踢主力的原因。

  职业足球就该散养

  东方体育:从当年的健力宝巴西留学,到现在根宝的东亚足球队,靠的都是圈养成才。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

  朱广沪:我说一个现象。在英国,如果有个从小生活在曼彻斯特的孩子要去利物浦[微博]踢球,那利物浦当地俱乐部希望孩子和父母一起来,希望他们不要脱离家庭。如果父母实在不能过来,那俱乐部会把孩子寄养在当地的一个家庭。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但我们不能总是回避,如果一直回避,那弊端永远只能是弊端。所以我一直认为职业足球就应该实行散养模式。

  东方体育:为什么现在的很多足球学校以及很多足球培训班招不到人?

  朱广沪:足球文化在中国还没形成,但在巴西和其他一些国家,足球就是信仰。而在一些欧美发达地区,政府规定学校每年要足球学校球队参加一定数量的校外比赛和校内班与班之间的比赛。达标规定场次数量了,校长可以连任,没达标就得下课。人家的这个指标就好比我们的升学率。另外,我觉得中国草根足球缺乏的是一种竞赛体系。我们没形成比赛的竞争氛围,更多的是表演。我们国家不缺少花式足球表演者,但真的要对抗了,又不行了。

  为什么我要搞青少年足球?当年基斯布伦特就说,踢球的孩子其实中国很好找,但我们从事青训系统的教练员太少,他们生活在社会的相对底层。譬如说你让一名退役球员去做青训教练,他所受到的诱惑太多。可能一开始偶尔请他来带一两回,他会很有兴趣,但马上有人会跟他说要开个公司或有其他投资项目,他立马走人。为何?因为国内的青训人员的待遇太差,仅仅依靠青训来维持生计太难了。而在国外,尽管青训人员的收入也不算高,但他们是真正喜欢足球,而且收入也足够使他们成为社会的中产阶层,温饱不会有问题。目前国内的青训人员,他们很多都要依靠一份第二职业去维持生计,这样他们自然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青训中,青训搞不好也就不意外了。

  东方体育:能谈一下国外和国内青训教练的区别吗?

  朱广沪:日本很多教练员都会自费去巴西学习。每年1月,巴西有圣保罗杯青年锦标赛。我每次去那儿看,都会发现场边有很多日本教练员。这种比赛就是球探多、教练多。而教练中日本教练最多。今年巴西队在鸟巢和赞比亚队的比赛,我就看到十来位日本教练。一个是他们有求知欲,这种求知欲带动了一种好胜的性格。他们是比赛当天下午四点到,第二天一早飞回东京。他们为的仅仅就是到现场看这一场球。通过现场进行观察,而不是坐在家里看电视。据我了解,高洪波[微博]特地请假去鸟巢看了巴西队的训练。高洪波后来说,这么一支冠军之师来鸟巢,我们居然没有组织一支观摩团去观摩他们训练,这种送上门来的礼物,我们居然没去拿,实在是一种浪费。

  有基础一定能出球星

  东方体育:中国能否培养出自己的球星?

  朱广沪:一定能!但首先要搞清,不是每个踢球的孩子都能成为职业球员。这么多踢球的孩子,能成为职业球员的是少部分,能成为球星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人未来从事的是其他工作,但踢过足球的经历能给他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多好处:合作、抗压,等等。

  球星的多少是建立在踢球人口基数的基础上的。我认为一万人踢球,一定会诞生一个球星。但问题在于中国的梅西可能不在踢球,而在干别的事。现在很多中国家长其实根本连试都没试,就果断地认为自己孩子没踢球前途,于是中国的梅西和C罗就这样石沉大海。

  东方体育:我们国家有天赋的球员很多,但为何很多后来都泯然众人了?

  朱广沪:因为我们限制得太多。我记得张效瑞很喜欢带球,后来巴西的一个教练就跟我说,你一定不要限制他带球,到哪天他带成功了,他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带,什么时候该传。可是我们的观念是,对于张效瑞这样的队员,看到他带球,教练就会在场边高喊‘传了传了’,这样孩子带着带着就没了,而到了应该他带的时候他就会犹豫到底该不该传。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