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益:天津足球帮派曾炒教练 球员因恒大像被洗脑

2013-11-12 13:00:37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中超直播吧

《足球》报版面             记者贾岩峰[微博]报道天津足球从来都不缺少历史,但却很少能形成积淀,每次挣扎中的重新起步、偶然获得的希望,都最终因经不起历史债务的重压而轰然倒塌,这既...
《足球》报版面《足球》报版面

  记者贾岩峰[微博]报道天津足球从来都不缺少历史,但却很少能形成积淀,每次挣扎中的重新起步、偶然获得的希望,都最终因经不起历史债务的重压而轰然倒塌,这既是天津足球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中国足球这些年发展历程的写照。

  在过去的这四个赛季里,作为总经理的李广益经历了这样一个轮回——从震惊全国的罢训事件,到勇夺联赛亚军、足协杯冠军的逆袭;再到成绩滑坡中遭遇被扣6分的惨烈;紧跟着却是联赛开局不胜后2013后段连杀上赛季前五的荣光;可惜光环未退却又阴差阳错成为“默契球”最大主角,比过山车还刺激的这个过程,让李广益无法不反思,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事出有因的必然?2013赛季结束后,记者第一时间请李广益总结了他和泰达、和天津足球的这段历程,请他讲述了过去这几个赛季经营中的酸甜苦辣,庆幸的是,每一个痛苦不堪的总结之后,都会有针对生存环境和方向的启发。

  [第三部&am第四部]泰达老总:津长战后曾约谈门将 国安几点泰达比不了

  [第五部&am第六部]李广益:中国人看足球只看到钱 足协别只扶植某1队

  [第一部] 平乱

  2009年的罢训事件,让刚刚接手俱乐部管理的李广益,一夜之间为中超球迷所知,他对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坚决,至今不悔。

  《足球》:几乎每个赛季结束之后都会有消息传出来,说你即将辞职,或者即将被调离泰达俱乐部,尽管传言从来没有变成现实,但是请你坦率地说说,你内心里一点儿都没有过要离开的打算吗?

  李广益:做一个足球经理人本身就已经很难了,想要做一个称职同时又不挨骂的经理人是难上加难。那些总是传言我要走的人,或许是因为我打破了一些业内“潜规则”,嫌我碍事盼着我早点离开吧。

  从我内心来讲,如果说从未动过离开的念头是不现实的,的确有过几次一瞬间的想法,但是如果真的让我离开还真有点儿舍不得,因为足球确实有很大的魔力,让每个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行业里工作的人都会不知不觉被深深吸引。

  《足球》:你在泰达工作这些年,天津足球确实挺“火”的,经常能够上各种体育新闻头条,比如罢训、足协杯夺冠、赢恒大、还有默契球什么的,很想听你总结一下这一路的经历,我们先从罢训开始说起吧?

  那次事件的细节我已经不想去回顾了,当时的一个背景是,整个泰达控股多少年来都长期稳定地给予球队资金上的投入,却始终拿不到像样的成绩也看不到明显的发展,领导派我到泰达工作主要是着手解决长期困扰天津足球的 “帮派”和“内耗”问题,因为这种“帮派”所带来的内耗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天津足球的正常发展。由“帮派”炒教练已经是家常便饭,到了我来之后甚至想要炒掉总经理。这种现象如果还继续纵容下去,天津足球就彻底完了。所以那次罢训事件虽然影响恶劣,但其实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至少催生了天津足球的的重生。从某种角度来说,天津足球甚至可以就此划分为两个时代——以罢训事件为界限,罢训之前,是以天津本土球员为主,对外封闭的旧时代;而罢训事件后,是天津足球重新敞开大门,欢迎全国优秀球员共同创造职业足球辉煌的新时代。以前是帮派决定教练的人选、谁能干得长久成绩如何。等到解决了“罢训”清除了“帮派”之后,无论是外地球员还是外籍教练,都能够在我们的球队中很好地生存和立足了。

  《足球》:我还记得在2010年底采访你时,你曾经说过,不后悔当初的决策,因为如果不把一些人卖出去,就不会引进像陈涛[微博]、白岳峰、于大宝[微博]这些优秀的国内球员。

  天津足球这么多年之所以停滞不前,就是因为缺少“鲶鱼效应”。职业足球发展本身是不能与国家体制以及社会大环境脱节的,那么当改革开放早就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后,加强人才交流也是足球圈必须走的一条路。而天津足球圈一直都比较闭塞,球队的发展道路受到一些传统思维的约束,以前天津泰达[微博]的绝大部分主力是本土球员,外地球员很难在队里融合扎根,更别说能踢出来了,外教也很难在天津取得成绩,这种理念并不是完全不对,我其实也喜欢球队里有更多的本土球员,因为那样球员心态稳定,同时也容易吸引更多的本土球迷,但是这样的组队方式是不能强求的,尤其是不能在我们没有足够优秀人员的情况下却依然拒绝优秀外地球员进入泰达队。就像我们天津城市这些年的建设,例如滨海新区,有多少高楼大厦和公司的成立,都是靠优秀的外来人才帮我们一起完成的,天津整个城市向前发展离不开全国优秀人才的帮助,怎么就天津足球特殊呢?城市足球发展必然不能与城市整体发展理念相左,因此这几年我们不断吸纳外来优秀人员的选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同时我们也会加大对本土球员的培养力度,只是本土球员的培养需要时间,而职业俱乐部的运营和发展不能停滞。现在进入了我们最艰难的一个时期,天津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想要找到好的苗子实在太难了。

  《足球》:你的这种改革,带来了2010年的联赛亚军,2011年亚冠小组赛出线,同时也获得了2011年的足协杯冠军。

  泰达的疾速崛起和迅速滑落其实都有着一些不可预知的偶然性。2010年当时我们并没有把球队的成绩和目标定得那么高,只是希望通过重新组队之后,改变球队精神面貌和经营思路,之后便可以稳步发展。最初起步很艰难,连续多轮不胜,让阿里汉下课的呼声也很高。可是作为管理者,既然决定开始变革了,就要坚持下去,不可能轻易否定自己。幸好我们不辱使命,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拿到了联赛亚军。那个时候的中超联赛竞争虽然也激烈,但还是在一个刚刚经历了反赌扫黑、环境得到了净化的初始阶段,投入都比较正常,拼得更多的是底蕴。天津泰达这些年始终有稳定的投入,虽然谈不上是豪门,但也有自己的积累。而且在引援方面并没有面临像现在这么多困难,当时泰达的招牌在中超各队中还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的,而中超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本身也没有多大,所以我们拿到第二名的时候,在运气不错的前提下,实力还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更为关键的是,那时候上下一心都很团结,方方面面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球队在2009年已经是谷底了,所以2010年的一个反弹也是必然的。

  《足球》:之后的迅速滑坡又是因为什么?

  我们当时的反弹速度之快有些超乎想象,也正是因为反弹太快,所以很多基础还不够牢固,这也给我们球队后来的成绩起伏埋下了一些伏笔。天津足球在2009年之前始终上不来,就是跟我之前提到的“严重内耗”有极大关系。内部分帮分派,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荣誉之上,缺少真正为了获取优异成绩去拼搏的精神。从球员本身来说,他们如果每年打个中游,工资奖金也能轻松拿到,还不用太累,没有成绩压力球迷也没有多大期望;而一旦拿到了前三,那就不同了,媒体盯着报道,球迷天天盼着你夺冠,然后投资者必须追加投入,而管理者要加强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天津足球在2010年和2011年之前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联赛亚军和足协杯冠军,这不是天津足球经常出现的排名位置,所以怎么维持住这个高位,是需要集体的信心和努力的,有关这方面的决心,显然不是球队单方面能够决定的。

  [第二部] 恒大

  泰达足球在理顺内部关系后,上升的势头没有走多久,就再次遭遇挑战,李广益不讳言,是恒大的出现,造成了整个联赛价值观的改变,造成了这一落差。

  《足球》:从2011赛季开始,泰达的成绩就出现了滑坡现象,联赛成绩已经下滑到了第10名,而最终的足协杯夺冠掩盖了很多问题,其实泰达队的没落是从2011年就开始了,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对吗?

  李广益:可以这么理解。2011赛季我们的亚冠打得其实不错,球员们对于个人的待遇和奖金的期望都很高,可是要知道我们是国企,我们不可能随便根据成绩去追加奖金投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球员的积极性,我不能说这是应该不应该或者对不对,反正从球员角度来看他们似乎也没错,因为当时有了广州恒大[微博]作为参照,整个中超的投资环境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所有球员都像是被洗脑了一样,都一门心思跟恒大做比较,怎么看都觉得自己俱乐部给得少,2011年是恒大升入中超后的第一个赛季,他们的重金投入可给我们这些传统俱乐部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我们原本不算少的投入在恒大面前,变得不值一提,人心也给比散了。

  《足球》:对于恒大的出现难道你就一点儿没有心理准备吗?

  当然有心理准备。早在2010年恒大打中甲的时候,我们几个中超的老总就找当时的足协领导谈过,希望他们能够注意一下广州恒大,他们当时用重金到处挖人,我们认为,中国足球的发展要遵循行业客观规律,对于恒大的支持,也要区分特定阶段不同时期,进行有原则的约束才能保证他的发展,支持恒大不能够以牺牲整个行业的共同利益为代价。但是当时的足协领导并没有对我们几个中超老总的话给予太大的重视,相反给予恒大的尺度越来越宽。而我们几个中超老总在一起商量之后,也只能乐观地认为恒大不过是一阵风,像他们这样动不动就扬起钱袋子见谁买谁号称要成为中国皇马[微博]的俱乐部,历史上也不是出现一个两个了,但是最终结果都是不了了之自己就打退堂鼓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恒大与以往任何一个疯狂砸钱的俱乐部都不同,最终给整个行业都带来了无可抵御的冲击。

  《足球》:你说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恒大的一支独秀有违行业发展规律,缺少行业内竞争的局面对他们自身投资前景也是不利的,适当的阻力和合理的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无人阻止的恒大最终自己就会失去对足球投资的兴趣;第二,行业资源过度集中和垄断带来的恶果就是最终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因为行业进步不是靠一家俱乐部而是要靠多家俱乐部共同向前,仅凭借恒大一家的力量是不会从本质上改变中国足球的实力;第三,恒大模式严重拉高了整个行业的经济成本,现在整个中国足球圈无论是引进内援还是买外援,成本价格都严重上涨,这样就会进一步阻碍行业内部人员流动,造成的后果就是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有钱的俱乐部可以买更多的人,而没钱的俱乐部只能卖血维生。

  如果2011年没有恒大出现,我们球员的价值观或许还不会出现那么大的转变,泰达在联赛竞争中也不会那么快就掉队。恒大的出现,打破了很多联赛的运营规律,从根本上动摇了整个足球圈的价值观,给多少钱球员都不觉得满足,都觉得没有动力,什么事情都跟恒大看齐。我们一场几十万的奖金跟恒大动辄500万的奖金怎么比啊?很多球队都在赛季中期就临时提高了奖金额度,追加投入,而我们没有在这方面有太大的动作,所以赛季结束后,不少球员都提出了要转会。因为泰达向来都不是以砸钱为吸引球员的主要手段的,强留我们也留不住。其实不光是我们,各家都纷纷自危,担心球员在恒大的疯狂攻势下即使留下也无心恋战,毕竟这些球队都没有恒大给的多。

  《足球》:在恒大进入足球圈后,泰达不也是受益者之一吗?连续两年都把国内球员卖出了高价,在经营和球员买卖上赚了一大笔。恒大也带动了房企进一步进军中国足球圈。

  我们卖人看似赚了点儿钱,可是我们买人也要花很多钱了啊,而且买不到合适的人了,这才是真正要命的。恒大带动一大批房地产企业进入职业足球领域,到底对于中国足球是好是坏,现在评价或许还言之尚早,这要等过几年看才更清楚吧。但是足球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行业,我总认为从长远发展来看,足球应该独立起来而不该这么过度依附于另外一个行业的兴衰成败之上,现在是房地产繁荣从而带动了职业足球,那么某一天房地产萧条了足球也要跟着走向衰落吗?所以说恒大模式的成功只是他们企业营销手段的成功,是房地产企业建立在职业足球市场平台上的商业运作成功,而不是中国足球未来应该寻求的一种科学发展方式的成功,更没有太多的可传承性和借鉴性。

  《足球》:大家在讨论恒大模式,你的判断呢?

  虽然说恒大目前发展势头很猛,成绩也不错,但是真正能够留给中国足球什么?他们所采取的方式究竟有多少俱乐部可以借鉴和追随,我认为很有限。恒大即便恒大拿了世俱杯的冠军,这归根结底只是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这种成功不是不好,只是有他的局限性,本质上无助于中国国家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我们不否认恒大的确刺激了收视率和关注度,也赢得了一些好成绩和球迷的赞赏,但是跟着埋单的人是谁?不止是恒大自己,是我们整个足球领域。现在欧美都知道中国有个恒大,有钱,这让我们出国选外援的价格一下子也跟着提高了数倍。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