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的国家主义底色 恒大只是比万达更明目张胆

2013-10-18 17:47:02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中超直播吧

许家印的国家主义底色             (@博客天下 独家供稿 记者@冯霄)  命运和巧合只是一线之隔,年轻人的激情也许会带来终生的痴迷,也许只引起瞬间的兴趣。虽然这种激情并不比其他情感来...
许家印的国家主义底色许家印的国家主义底色

  (@博客天下 独家供稿 记者@冯霄)

  命运和巧合只是一线之隔,年轻人的激情也许会带来终生的痴迷,也许只引起瞬间的兴趣。虽然这种激情并不比其他情感来得强烈,但事后再看,人们常会把它视为一种征兆,对1978年上大学的许家印而言,曾有一场比赛点燃过他的激情和斗志。中国女排[微博]第一次取得世界冠军那天,大学生许家印将自己寝室的扫把和草席点燃,成为校园内一支狂欢队伍的领导者。如果不是有人在他的传记里记录下这位前中国首富和体育比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大家很可能又会觉得这是一个后来者不断添油加醋的故事。

  现在,我们无法确知这位传记作家写这个故事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是说明他和周边的同学关系融洽,善于组织,还是说明当时的他被女排精神感动,成为一名爱国青年?或许这两者兼而有之,但30多年后再看这个故事,真正的重点在于,许家印对体育赛事的最早回忆,是伴随着一场激烈的竞争和胜利开始的,而他也正是以此开始树立自己企业和个人的形象。

许家印许家印

  国家主义者

  他曾受到郎平[微博]代表的一代女排释放的国家主义感召,而这种感召延续到今日,他的精神底色是国家主义。

  整个1980年代,人们沉醉在郎平女排的胜利中,这些女汉子替国家完成了当时靠科技和综合实力无法完成的事情。《排球女将》这类包裹着强烈竞争、爱国主义情怀的电视剧和电影的传播,也给许家印这样的年轻大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在校园中此起彼伏,成为了那一代学子的集体记忆。尽管许家印并未投身排球赛事,但他日后重金雇佣郎平执教恒大女排,更像是完成了自己年轻时对偶像的一个追星梦。能够确定的是,这位青年在他大学人生观确立之时,他曾受到郎平与女排队员们释放的国家主义的感召,这种感召深刻到竟然延续到今日,他的精神底色是国家主义。

  2013年10月2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许家印又一次切中了时代的脉搏,他的恒大足球队以大比分淘汰了一支日本球队,同时创造中国足球在亚冠比赛的最好纪录。与30年前的情形类似,他依旧会被体育赛事的紧张竞争和瞬息万变的输赢所感染。比赛中,他频频起身为进球的队员鼓掌,而他的队员也以进球回报这位慷慨的老板。比赛结束后,一位来自巴西的队员披着中国国旗绕场一周,他显然比其他洋队友知道中国球迷和老板的喜好。

  当初许家印入主广州足球,高调提出恒大为国家争光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在中国足球联赛不长的历史上,投资足坛的大鳄不缺其人,但往往高调之后留下唾沫无数。张海掌控健力宝足球队时也曾这样高调过,且用他那禅语式的口号疾呼“让世界尝尝中国的味道”,还想与徐明大干一场,结果中国都没来得及尝他的味道,他便“落草为寇”,数年后,徐明下场比他更惨。

  这时,很多人会产生一种疑问,为什么这位河南人会成功,他既不是资本最雄厚的地产商,也不是最贴近权力者,按照传记作家的说法,他童年丧母、第一次参加高考失利、第一次做生意连本钱都赔了进去。天下似乎找不到比他更可怜的人。

  事实上,许家印的童年没有留下太多记录,传记作家笔下的他更多是一种海市蜃楼,飘浮在现实之上的模糊印象,它们源自那个男孩长大成人后不断重述的一些故事,而崇拜者又对那些故事加以渲染和粉饰。模糊不清的印象、遥远的年代以及不断的重述,这些不仅让人无法准确把握其真实的形象,也对其意图产生质疑。

  如果你需要得到一个更加清晰的许的发迹历程,我们就必须翻看许的履历:1958年,极“左”思潮蔓延,许家印出生;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1978年许家印进入武汉钢铁学院;1982年中国确立计划经济占主导,许家印进入河南舞阳钢铁厂;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许家印南下深圳打拼;1998年,房地产业以全新姿态进军市场,前一年,许家印创建恒大地产集团;2010年,中国足球处于最低谷时,许家印接手。

  通过履历,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前首富的每一步变化都伴随着这个国家内部的激烈变革,这种改革让阶层产生变化,在上升、下降的激烈趋势中,对机遇有着近乎偏执掌控力的许家印牢牢掌握着自己的命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花钱是最容易的一个途径而已。

  恒大的广告最常用的字眼是“奢华”,每次开盘都喧嚣无比,请来当红明星,引群众围观。这些貌似赤裸裸的俗滥手段,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屡试不爽。很难说,这到底是一种肤浅,还是一种高明。但是把许家印列为趣味不高的“俗人”也似不妥。他是房地产行业唯一的一个老三届大学生,有大学教授的头衔,他还和著名音乐人小柯一起,为中超开幕式歌曲作词。据他的同乡讲,许家印从小就是一个极为清高的人。也许俗只是他的一种手段。

  许家印活在当下,深谙社会心理。“房地产的利润不应当超过5%”,这是许家印2009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在高房价时代,他试图树立“有良心”的开发商的形象。许家印也非常懂得与媒体的共生关系,在要求球员的“五必须”中,其中一条就是必须尊重媒体。

  对于足球,他曾表示,恒大投资足球为的是“社会责任”和“提升品牌”。“如果你到过广州恒大[微博]足球比赛的现场,你会发现,许家印一现身,即会引发球迷轰动。”一位关注广州恒大足球比赛的人士说。贵为地产大亨,前中国首富,许家印被外人熟知多半靠的是体育。

  许家印是房地产行业中最高调的人,却是面目最模糊的人。他没有像王石那样登过海拔8848米的高山。

  他的标签: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国有钢铁集团车间主任,首富,慈善家,足球狂人。2010年“两会”的全国政协闭幕会上,他作为唯一的民营企业家发言。这个出身寒微的草根,凭借一己努力,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实现了自身价值最大化。但是,他似乎并不属于任何圈子。他的表现从不像王石那样有入戏感。

  中国房地产行业,南派地产北上发展是趋势,而绝少北方人到南方发展。北佬许家印是南派地产中的一个异类。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内的名著《草原帝国》这样描述蒙古人,“他们以暴风式的速度攻入城邦”,对城邦的陌生使得他们无所顾忌。许家印秉性颇似蒙古人。许家印对广州的陌生感、间离感,使他成为一个藐视规则的搅局者。“在红海中,恒大人只有挑战,不给借口、不找理由,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商场如战场,恒大就是要在血淋淋的战场上勇于竞争……”早期许家印的讲话,常常流露出类似绝望的勇气和决心。

  成功后的他对“大”有着偏执的追求。对于用钱能办得到的大场面,许家印从来不会吝啬。他对“大”有某种偏执的热爱,一如公司的名称“恒大”。恒大集团的万人运动会,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微博]合作的“恒大慈善万人行”,项目开盘时影视巨星云集,豪掷数亿做足球,每一项都是声势浩大、一掷千金。“早期恒大的项目开盘广告,通常是两个整版,很夸张。”广州地产圈的一位资深人士说。

  “我要一个结果。”许家印辩驳,“花钱只是最容易的一个途径而已。”恒大的整个管理系统,都是目标导向型的。除了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每周计划,每天都会把工作细化到个人。“无论想什么办法都要做到。”现在,他把恒大地产的那套东西,全部移植到足球上。2010年接手足球之后,恒大的第一个目标是让降级的球队晋级,在大手笔烧钱引援、搭建团队之后,恒大当年就成功杀入中超。为了让球迷关注恒大,恒大做出烧包的举动:包专机请球迷到上海看球。“3-5年内获取亚冠”,这个大目标分解下来,凡是能用钱做到的事情,许家印都不遗余力地推动。许家印透露,2011年恒大引进外援的预算是7个亿,但终因很多国际大牌球星看不上中国球队而作罢。

  在对金钱和人性关系的认识上,许家印堪称彻底。恒大崇尚重奖重罚。恒大地产上市之前,每年年底恒大会拿出上百万的现金,当场奖给业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这是一个相当刺激的场面。恒大的员工待遇高于同行,但压力极大。恒大的办公室,如同压力锅,无人闲暇,个个忙碌。

  对足球,许家印奖惩分明。2013年2月中旬,广州恒大俱乐部公布了新赛季的奖金方案:亚冠、足协杯均采取“6306”奖金方案,前者单位是百万,后者单位是十万;征战亚冠联赛还将增设“为国争光奖”,即每场比赛每净胜对手1球,额外奖励球队人民币200万元。中超联赛则采取“303”奖金方案,胜一场奖励300万元人民币,负一场扣罚300万,每5场联赛结算一次。三项一加,恒大本赛季派发的奖金已经达到2.0140亿元。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真理都很简单,打动人的方式也都很简单。”一位资深足球记者认为,恒大用的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做足球。有些条件极端差的俱乐部一年的开销也才20多万,而恒大赢一场球的奖励就是500万,“好球员凭什么不跟恒大玩?”恒大做足球的路数,与1990年代的万达并无二致。万达也是用烧钱的方式组建了明星球队。王健林曾带着100多万的现金亲赴现场看球,赢球之后直接将现金奖给球员。王健林的投入是千万级的,10多年后,许家印的投入在末尾添了一个零。“恒大只是比万达更明目张胆一些而已。”

  执行力

  强势人物都有一套强大的方法论。许家印很自信,他认为任何事情只要执行到位,并没有多少神秘可言。

  现在,许家印在不断地复制自己,复制恒大的成功。他是否会对自己的成功模式产生不可救药的迷信?他是否真如他看上去那么自信?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具有强烈控制欲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许家印在恒大复制了无数的自己。他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有深深的眼袋。

  恒大普通员工,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中层超过80小时;高层超过90小时。但所有的人都会告诉你,许老板的工作时间最长。恒大紧绷绷的发条,是他亲自上的。他喜欢大规模“搞运动”式的管理,不定期有不同的主题。2010年恒大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质量月”活动,在此之前还搞过类似的抓营销、抓产品、“清除三类人”运动等等。对于处于高速增长的恒大而言,这类运动集中清理了恒大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用运动的方式激活员工。

  上海华彩咨询集团公司董事长白万钢认为,恒大采用的是一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许家印是恒大唯一的大脑,其他人则如同手脚。这套刚性化的管理体制,恰恰与房地产行业准金融、决策点集中的特点合拍。许家印做足球也是在重复房地产行业的套路。“这两个行业都是先烧钱,再挣钱。靠投入,赌一把;喘口气,再投入,再赌一把。”

  “要做别人不可能做的事情,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做别人不敢去想做的事情!”在房地产行业的大公司中,恒大进入最晚。1996年公司成立时,行业标杆万科和中海已经在房地产行业耕耘了10年。2005年,恒大还只是一个十几个亿销售额的小公司,但是2010年恒大已经做到500亿。

  在许家印的历次讲话中,重复提得最多的是恒大“精心策划、狠抓落实、办事高效”的作风。明确的目标导向,强大的执行能力,是恒大非常规发展的要旨。

  2010年2月29日,在通宵的决策会议之后,恒大决定接手广药足球。第二天上班后的两个小时之内,恒大将俱乐部拖欠球员的工资奖金全部付清,又在一天之内将俱乐部对外欠款全部付清。他的一声指令,能够在半小时内传达到最基层员工。在记者拿到的《恒大报》上,任何一页都可以找到譬如“狠抓质量”、“狠抓管理”等等带着“狠”字的词语。

  恒大也许是中国执行能力最强的公司。许家印亲自起草了一本厚厚的《恒大学习资料》,员工人手一册,其中有几万条规章制度,内容甚至涵盖了吃穿住用行。在3月19日的誓师大会上,恒大集团下发文件规范球队管理,其中明确规定了“五必须”、“五不准”、“五开除”。

  许家印也把这种成功的经验也复制给足球。

  他认为:“有好的球员,好的教练,加上好的文化,我相信肯定能踢好球。”强势人物都有一套强大的方法论。许家印很自信,他认为任何事情只要执行到位,并没有多少神秘可言。

  “许家印有很强的控制欲。但他是去人治化的控制,不是通过亲信裙带,而是通过清醒的制度化表达。”上海华彩咨询集团公司董事长白万钢认为。

  现在他大声贩卖着足球,但他并不喜欢足球。几乎所有的足球记者都知道这一点。2010年恒大花了几千万引援,钱都花出去了很久,许家印还没认清谁是谁。足球在他的日常工作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些无关要旨。豪赌足球于他而言,无论从哪方面,都是一笔相当划算的投资:对于已经跌无可跌的中国足球,这是一次抄底;对于快速扩张时期的恒大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品牌宣传路径;对于急于扔掉包袱的广州市政府而言,恒大接手是替政府分忧。这些还不足以成为他做足球的理由。

  许家印说:“中国足球与中国经济的地位十分不配,像恒大这样有能力的企业,有责任去做。”30年前,郎平的中国女排夺冠的画面还在不断刺激他,他希望自己重金打造的足球队也像那支女排一样为国争光。

  有人认为他像王健林,大手笔、做大事、行大善、敢担当;都玩足球,都是房地产行业的大格局人物;都是强人,都惯用军事化手段管理企业。

  有人认为他像曾经颠覆过行业规则的“骇客”孙宏斌,两人都赌性十足。孙宏斌是一个情感驱动型的人,他在地产行业的屡败屡战,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耐。而许家印的每一次豪赌,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还有人把他和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作比较。宋卫平真心热爱足球,他会和球队泡在一起,和足球记者一起吃饭谈心,甚至还会亲自上场指挥。而许家印的规矩是,董事长不进“更衣室”。外行的许家印能给予总教练足够的尊重,更符合足球规律。

  作为商人,许家印清楚明白国家主义在中国商场是剂良药。本赛季亚冠没有结束,许家印就“代表”中国足协宣布愿意承办世俱杯,他又提前几步站在大多数人这一边。如果国家主席重视足球,而你的球队能在国内外称雄,那一定不是坏事。至少,10月2日,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我们看到了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对许家印笑脸相迎,并伸出的大拇指。

  (感谢 @博客天下 独家供稿)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