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足U梯队连连铩羽 揭秘国安青训的惨淡变化

2013-06-30 08:19:37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中超直播吧

  日前,以国安[微博]青年队为班底组建的北京男足U20和U18队伍双双无缘全运会决赛圈,创下了北京足球从未有过的尴尬纪录。全运会足球赛场,原本就是各省市足球后备力量的比拼。四年前国安...

  日前,以国安[微博]青年队为班底组建的北京男足U20和U18队伍双双无缘全运会决赛圈,创下了北京足球从未有过的尴尬纪录。全运会足球赛场,原本就是各省市足球后备力量的比拼。四年前国安的张稀哲[微博]、谭天澄[微博]这批队员好歹还帮助北京U20取得了全运会第五,但四年后,国安青年军在与全国同年龄段队伍的比拼中,已明显落了下风。

  从过往经历来看,国安不可能在青训不力的时候通过砸钱大规模买人充实阵容,多年前整体收购威克瑞这样价廉物美的个例很难再现,利用青训系统培养人才是国安唯一可行的道路。但是现实却是国安喊出了多年换血,场上拼搏的依然是很多老将。国安的青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北京足球人才真的越来越少了吗?

  北京究竟有多少孩子

  在踢球?

  一个地区出现球星的几率,基本上和这个地区的足球人口是成正比的。那么,在整个北京地区,究竟又有多少踢球的孩子呢?

  记者从市足协那里得到了权威的答案:截止到2013年5月10日的统计数据,在北京市足协注册的业余足球俱乐部共计13家,这13家俱乐部共有735名注册运动员;此外,还有10家业余体校及下属培训机构在北京市足协注册,而这10所业余体校下面,还有519名注册运动员。因此,这23家俱乐部和体校的1254名注册运动员,就是目前北京市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职业球员的最主要来源。

  这两个表格,彰显出两个问题。第一就是业余足球俱乐部数量的萎缩。据北京市足协介绍,“2012年注册的更少,只有9家,今年还算多点了,好歹两位数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2002年前后,业余足球俱乐部(当时叫足校)在北京空前发展,“那时候光是在我们这里注册的就有超过60家,再算上外面一些以培养兴趣为目的的培训班,上百家一点不夸张。”一位市足协官员说。而短短十年时间,足球少年数量急速下滑。

  第二是业余体校体系的破坏。随着足球在中国最早进入职业化以及球员转会制度的逐渐完善,以前各大俱乐部赖以为生的业余体校体系早已经名存实亡,目前北京市的10家业余体校的足球注册运动员,更多的还是各区对应市里的比赛而配置的,“真正的好苗子,要么去教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下属的球队比如三高,要么就去规模更大的足校比如鲁能[微博]足校或者恒大[微博]足校了。”国安当年收购的威克瑞,就是北京市体育局一手建立并培养起来的,而这样的情况,已不可能再在北京出现了。注册运动员人数匮乏,直接决定了北京市足球人才在“塔基”部位上的先天不足。

  国安的选苗渠道为何变窄

  很多人想问,国安的青少年培养和选拔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如果家里有一个孩子想要踢球,并且想有朝一日进入国安一线队,那么他需要走过一条怎样的道路呢?

  首先,国安队的建制分为一线队(征战中超、亚冠、足协杯等正式比赛)、预备队(大部分由U21队员组成,也有部分没有比赛任务的一线队队员,出战预备队联赛)、U19、U17和U15(这三支队伍统称为梯队)。

  其次,全北京市共有五家国安下属培训网点,他们分别是越野(依托望京南湖东园小学和回民中学)、阳光少年(依托47中学)和朗跃(现未在北京市足协注册、依托三里屯一中)三家俱乐部以及朝阳区和东城区体育局。其中前三家属于国安合作网点,国安授权它们使用自己的名字用以招揽生源,此外没有其他物质上的资助,而后两家体育局则属于共建试验单位,两个区体育局负责协调解决场地和教育资源,国安则提供师资、装备等,并为部分被俱乐部看中的队员提供伙食补贴和外出比赛的费用。

  问题出现了:国安最小的梯队是U15,但是2011年足协加开了U13年龄组的比赛,这就意味着组队的时间提前了,但是国安并没有跟上形势加开U13梯队,“这部分主要还是各网点自己去抓”,国安俱乐部这样说。这就意味着U13的组队训练比赛国安都不插手,全部由各俱乐部自己解决!而外省市其他相对重视的俱乐部和地区,往往就利用这两年进行挖角,而各网点已经出现了该年龄段球员被外地球会买走的情况。

  此外,尽管国安组建梯队时是全国招生,但绝大部分生源还是在北京解决。而在北京招生的时候,只能从这五个定点网点招人!“如果是U15以上的队员,我们要求去香河试训,如果是U15以下,我们就推荐他去我们的网点,然后再跟随网点参加我们的组队选拔。”而这么做的原因,就是省钱:从下属网点挑人,国安不需要支付费用,而一旦涉及从诸如三高等俱乐部要人,就产生培养费甚至是转会费的问题了。这样做固然可以节约开支,但是却将本来就不大的北京足球选材面进一步收窄:刚刚完成的U15组队选拔,参与选拔的只有不到200人,每10个人就有一个人被选上!很难优中选优。

  如何避免出现第二个唐淼[微博]?

  国安本赛季边后卫人选严重缺乏,但是国安并非完全没有边后卫,作为被国安放弃的唐淼,却在广州富力[微博]踢得风生水起,并以边后卫的身份进入了国家队?那么,唐淼又是怎么流失的?又该做什么才能避免出现第二个唐淼呢?

  唐淼是和李提香同一年龄段的球员,当年他也和自己的队友一起前往新加坡参加了联赛的锻炼。“当时是觉得这支队伍建制很完整,而且有一些小孩能力上也不错,但是年龄段很尴尬,在未来一年几乎没有比赛可打,所以我们才考虑给他们安排比赛打,打中超肯定太勉强,打乙级吧又有点太屈才,所以最后选择去新加坡。”国安青少部官员这样说,“唐淼并不是那支球队的主力,因为他年龄小,身体发育比较慢,所以打不上比赛,直到那次影响很大的斗殴事件,很多球员被停赛之后,他才得到上场机会”,而那支球队从新加坡回来之后,李提香等人被选拔进入了国安一线队,而唐淼则“顺理成章”地被调整出队了。

  在这里需要提到国安的选拔淘汰机制:U15到U17这一阶段,原则上是只进不出,U17到U19期间会进行人员调整,但是这个调整也是由梯队教练组作出,而U19到一线队的选拔,则是由教练组会同俱乐部专家组共同研究决定。“这种模式可以说还算比较科学。但是很多时候,一个球员未来的成长曲线是什么样的,他的肌肉类型又能发育到什么程度,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辅以一些科学的技术手段才能尽可能降低判断失误率。”显然,平时把梯队放在香河,选拔调整的时候安排专家组来看,不够科学也不够严谨。要想避免出现第二个唐淼,国安需要对小队员“长线观察”,“耐心持有”。

  国安靠什么防止别人挖角?

  毫无疑问,在国内优秀足球人才稀缺,且未来或许会愈演愈烈的形势逼迫下,对于人才的争夺,已经进入到了青少年足球领域,国安青训所面对的,首先不是如何去挖别人,而是如何保证自己的年轻球员不被挖走。

  中国足[微博]协组建的最小年龄联赛是U13,“在前几年,各地方足协和俱乐部,基本上都会在孩子十一二岁的时候给他们办理注册手续,也就是说,基本上确定这个孩子有能力踢U系列比赛了,才会进行注册。”国安青少部官员纪程[微博]这样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青训抓得比较好的省份比如江苏、浙江、湖北,注册的年龄已经提前到了10岁甚至9岁,有些省份甚至只要是踢球的孩子全都注册,这样一来,即使我们看上了哪个孩子,因为他已经在地方足协注册,那么就意味着要跟地方体育局、足协、孩子家长挨个做工作,还牵涉到培养费甚至转会费,这个难度就大大增加了。”而在这方面,国安乃至北京的意识,并不如兄弟省市那么重视,对于人才外流的阻挡,自然也少了几分力度。

  每年冬训,国安也会派出自己的工作人员去梧州、英德等训练基地“挖人”,但是这个挖人,国安更多的还是凭借自己的名声。“国安这份20年的坚持和稳定,还是能够让部分家长心动,但是我们不会开出像户口啊、转会费啊这些具体条件。”可以说,像黄博文和闫相闯[微博]这种花钱买回来的梯队球员,在国安的历史中绝对属于凤毛麟角。我们不能否认,国安的稳定在中国足球发展动荡的时候,对于部分球员和家长的确有吸引力,但目前的现状是国内足球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其他球队为了挖角少年天才,早已经开始直接砸钱,这个时候国安还是仅仅依靠名声这种“无形资本”,显然已经落伍了。

  国安为何没有自己的足校?

  从之前的几个问题不难看出,收购威克瑞让国安获益10年,但是也恰恰是这10年,国安的青少年培养体系已经越来越陈旧,越来越难以满足国安征战联赛的人员需求了。那么怎么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呢?答案只有一个:建立自己的足校。

  “有的家长提出要去考察一下国安的学校,我们都不知道往哪儿带。”市足协一位从事青少年足球工作的官员这样说。国安放弃了13岁以下的小球员培养工作,把担子推到了培训网点身上,但是球员之路注定成功者只有少数,各网点自己联系小学初中挂靠,只能是保证孩子们完成9年义务制教育,而这显然不能让现在的家长满意。

  反观恒大,新建立的足校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全套教育,而且是与广州名校联手合办,换句话说,即便孩子无法成为球员,也可以让他们从小学到高中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于希望自己孩子有更多保障的家长来说,显然很有诱惑力。此外,创建自己的足校,对于自己足校内的学员,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进行重点培养,能最大程度避免“唐淼式”的队员出现。

  不可否认,创建自己的足校,国安面临着场地、教育资源等等方面的难题,有些东西甚至不是国安单方面就可以解决的。但是有困难并不能成为推脱不干的借口,旧体系的落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再不及时弥补,国安争“第一”的愿望就更不现实。

  本报记者 郝羿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