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征:安蒂奇的信任让我感动 王永珀激励我们所有人

2013-06-14 11:42:10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中超直播吧

  记者陈永报道 “他变了”,这是鲁能[微博]球迷对吕征[微博]的感觉。2013赛季,间歇期前的12轮联赛,28岁的吕征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28次有威胁传球,4次助攻和2个进球,有威胁传球的...

  记者陈永报道 “他变了”,这是鲁能[微博]球迷对吕征[微博]的感觉。2013赛季,间歇期前的12轮联赛,28岁的吕征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28次有威胁传球,4次助攻和2个进球,有威胁传球的数据排名上,他名列中超球员首位。《鲁能队刊》把吕征作为了2013年第5期的封面人物,鲁能球迷认为,吕征变得更加全面,更有威胁,不再是以往那位只追求速度,“踢球不会拐弯”的愣头青。

  间歇期,本报记者专访了吕征。此时的吕征仍旧受到伤病的困扰——他在和恒大[微博]比赛时因为与曾诚相撞而脚部受伤。不过经过了治疗,他已经恢复了训练,“应该不会影响22日的联赛”,吕征告诉记者。

  “球队团结,个人才能更好”

  《足球》:进入2013赛季,你的表现赢得了一片掌声,或许你的进球在球队中并不是很多,但你对对手的威胁非常大。怎么看待自己在2013赛季的表现?

  吕征:感觉这个赛季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整个球队表现很好,这自然带动了所有球员的发挥,像鹏哥(韩鹏)和王永珀[微博]的表现就更加惊艳和出色。对于我自己,自我评价表现应该还算正常的,一方面,自己和队友一样对赛季满怀信心,另一方面,就是完成教练交给自己的任务,也努力去帮助球队,不管怎么说,球队赢了才是最重要的。

  与以往相比,今年自己确实有一些变化,但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任何积极的变化都是和球队的环境分不开的,这个赛季,球队的氛围非常好,大家也非常团结。只有在一个团结、积极的球队中,个人才可以发挥得更好。

  怎么看待球队的这种变化?

  过去的两个赛季,我们表现得并不是很好,这个赛季,俱乐部强调的就是团结,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应该说,刘总(刘宇)来了之后,球队和以前确实有一些不一样,很多措施都让球队的气氛变得更加和谐。

  从球员的角度,哪些措施让你们印象深刻呢?

  从我们的感觉看,俱乐部有很大的雄心,比如说我们搬入了鲁能大球场,营造出了很好的氛围,现在真的很喜欢在一个全是橙色的氛围中踢球,而且还举行了很多的活动。还有俱乐部对球员也很重视,像我们的队刊就定期推出球员专题,这种对球员的尊重和重视自然可以激发我们球员的热情,另外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也挺好,比如第三课堂,当然,和球员本身息息相关的一些政策也进行了调整,比如伤病政策等,球员更有保障,激励政策也更好。

  “信任是最宝贵的财富”

  说到你的变化,安蒂奇的作用肯定很大,能够感觉到,他对你非常信任。

  确实如此,安蒂奇给了我充分的出场时间,对我非常信任,这是我非常感激他的地方。对于一个球员来说,这种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球员踢了半场或者一场比赛表现不是很好,教练立刻就不让踢了,那这个球员肯定发挥不出来。自我感觉一开始的两场比赛表现并不是很好,但安蒂奇还是给我出场的时间,这种信任让人很感动,球员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积累信心。

  确实如此,很多人都感觉你的信心比以前更足了。

  就是这样,信心的产生有很多方面原因,有的球员就天生不怕打击,越挫越勇,但一般人肯定是需要通过一个过程积累信心。安蒂奇真的是一个水平非常高的教练,他看球员非常准,他也非常了解球员的心态,他知道怎么激发球员的能量和信心。

  他怎么了解球员的心态呢?

  我们现在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他从来不会漠视你的努力,只要你努力了,你肯定有机会的,从这个赛季他的用人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而且安蒂奇教练真的很懂球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有自己的优点,他就不会因为你的缺点否定你的优点,而会充分发挥你的优点。他执教过皇马[微博]、巴萨[微博],什么场面没见过,他很懂球员,也知道如何凝聚一个球队。

  安蒂奇说过他几次在中场休息的时候发火,发火是因为什么?

  他平常其实是一个很温和的教练,见了我们都笑呵呵的,经常跟我们说些玩笑话,他就告诉我们:“笑容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他在训练和比赛的时候确实很认真,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和富力的比赛,半场休息的时候,安蒂奇教练非常生气,狠狠地批评了我们。但安蒂奇教练并不骂我们,他只是针对具体的技战术来批评我们,然后告诉我们怎么做,这一点大家很认可。可能在国外,针对球员的直接批评是容易接受的,但中国的环境和国外并不一样,所以安蒂奇也用了一种适合中国足[微博]球的方式对待我们。

  安蒂奇有没有给你支招,比如告诉你该如何突破、内切、传球?

  安蒂奇教练并不会专门告诉一个球员该如何去做,他强调的是整体,要求球员充分展现自己的水平,在这一点上,他其实很信任球员。在我看来,信任一个球员,比告诉一个球员怎么做更重要。

  中国足球很讲究套路,比如后腰拿球交给谁,边前卫拿球交给谁,前锋怎么跑位,安蒂奇这样要求吗?

  套路的说法已经不适合现代足球了,你看看欧洲的比赛,也不会有什么太固定的套路,所谓的套路,只是外界的一个印象。比如说,图拔时期大家都认为咱们踢得很有套路,但其实当时的比赛就是训练水平的表现,只不过每个教练的具体要求不一样而已。现在,我们同样是通过训练来提高比赛能力,教练希望你有阅读比赛的能力,而不是成为一个机械的战术执行者。

  “经历多了,慢慢就明白了”

  还是回到你个人吧,不管怎么说,个人的提高和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以前球迷就说你只会一直沿边线快速带球,不会拐弯,但现在对你的评价则是踢得很成熟。

  呵呵,以前也听说过“不会拐弯”的说法,球迷的话可能有点儿不中听,但细想起来,以前的自己还是过于依靠自己的天赋踢球,这个天赋大家也都知道,那就是速度嘛。但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感觉自己逐渐成熟,因为你踢的比赛多了,经历的教练多了,经历的对手多了,你自然会越来越明白该如何处理技术细节。

  另一方面,心态也不一样,年轻的时候想得肯定少,也不会长远,但现在就很明白保持状态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成长,随着家庭的组建,人身上的责任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是不断激励自己提高的一个内在动力。

  说到技术细节,我有个笼统的印象,就是你以前踢球不喜欢身体接触,但现在你对抗能力更强。

  确实有这方面的情况,以前总希望用速度摆脱对方,但足球肯定不能只这么踢,像郑智哥在球队的时候,外界可能认为他又能带,又能传,又能射门,但作为我们,很明白他的出色和他的对抗能力强有很大的关系,他的上半身对抗能力很强,现在看郑智哥踢球,他仍旧很强悍。再比如说,安塔尔速度也不是绝对快,但他身体对抗能力很强,他对球的控制能力就很强,出球也很快。再比如说,梅尔坎,他不快吧,但他撑住胳膊的时候,你根本没法抢球。

  很多理念你可能一直就明白,嘴上也在说。但要想真正认可和理解并实现真的需要一个过程,所以球员的提高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某一项天赋越高的球员,适应过程的时间越长,因为他必须摆脱单纯对天赋的依赖,相反那些没有突出天赋的球员,踢得可能就更聪明。

  我们知道,你在2009赛季踢得比较多,然后经历了一些波折,现在又重新以新的面貌站在我们面前。

  2011年的时候有一次重大伤病,不过后来巴博萨教练还是用我比较多,印象中有一次比赛,巴博萨教练表扬了我,他是这么说的:你这场比赛跑动很多,但我非常高兴的是,你的冲刺跑距离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希望你继续保持。

  成功或者挫折都是运动员所必须面对的。就拿我现在来说,可能第一阶段表现还可以吧,但对手对你的研究肯定会更充分,那么个人肯定有表现不佳的情况,但最根本的是,球员是为球队服务的,如果我能够更多地牵扯对手,即便自己没有进球和助攻,但球队仍旧赢球了,我也非常高兴。

  《足球》:说说你的队友吧,王永珀是一个励志哥,麦克格文则是最近非常抢眼。

  吕征:王永珀的确激励了我们所有球员,他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是外人想象不到的,而且他现在状态非常好。麦克格文的表现也非常棒。

  有没有和麦克格文比过速度?

  当然没有专门比过,但肯定有过对抗,他确实很快,而且是越跑越快的那种,因为他的步子非常大,另外他的铲球非常好,一般人真比不上,记得当时引进麦克格文的时候,就对他的铲球评价非常高。

  记得孙继海曾经说过,他的铲球是最好的,事实也是这样,在英超和苏超踢球,对抗非常多,铲球也非常多,麦克格文速度很快,在最后铲球环节的处理也很好。

  怎么看待竞争,包括蒿俊闵的复出,以及年轻球员的成长。

  非常正常,竞争才可以让一个球员更加努力,没有竞争真的很容易产生惰性。对于年轻队员,他们是俱乐部未来的财富,也会给老队员压力,人总要有一些压力的。

  老队员和年轻队员相处得怎么样?

  挺好的,以前我们进队的时候,还小心谨慎的,但现在年轻队员心态比我们好,而且球队很少出现老队员批评年轻队员的情况,即便偶尔有老队员说年轻队员,那也是针对具体技术环节,还是希望年轻队员踢好。

  当时,你和王晓龙、李微一起来到了济南,但现在三个北京人,一个回到了北京踢球,一个在武汉踢球,你则在济南留守。

  这可能就是足球吧,坚持或者留守,都是为了更好地踢球。他们都是很出色的球员,当然李微现在只是租借,并不是真的离开了球队。他的表现真的很不错,而且从技术全面性上来看,他在我们三个人中还是最好的,非常高兴当年的兄弟现在踢得都很好。

  说说你的情况,看着苑维玮、李微都有了孩子,韩鹏他们的孩子即将出生,你有没有计划?

  已经列入计划了,哈。当然现在确实比赛比较紧张,但不管怎么说,眼看着快30了,肯定要考虑要个宝宝。

  如果是个男孩,你会不会让孩子踢球呢?

  如果他有天赋,也喜欢,为什么不呢。现在中国足球的青训确实不够,和很多教练也聊过,感觉90年到00年之间出生的球员真的有些断档,而我们小的时候,踢球的氛围真的很好,踢球的孩子好多啊,中国足球要想发展,肯定得有越来越多的踢球的孩子。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