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场王肇俊哲年底退役 三出路:省体育局或执教念书

2013-01-17 13:46:45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中超直播吧

  “真的是最后一年了,我打算这个赛季结束后退役了。”昨天晚上,正在佛山冬训的肇俊哲[微博]对记者说。  2012中超[微博]联赛第八轮,肇俊哲戴着队长袖标出现在广州富力[微博]与辽宁宏...

  “真的是最后一年了,我打算这个赛季结束后退役了。”昨天晚上,正在佛山冬训的肇俊哲[微博]对记者说。

  2012中超[微博]联赛第八轮,肇俊哲戴着队长袖标出现在广州富力[微博]与辽宁宏运[微博]的赛场上,这是他第314次出现在中超顶级联赛中,肇俊哲也成为了中国顶级联赛的出场王。2012赛季,33岁的肇俊哲不断刷新着出场纪录,除了因为大学考试缺席了五场比赛外,其余25场比赛满勤,其中24次首发出场。肇队在场上不仅起着精神领袖的作用,关键时刻他还屡屡用进球将球队带出深渊。赛季最后一轮,正是靠肇俊哲的绝杀辽宁宏运队才惊险保级。全年,肇俊哲打进四粒进球同时还有三次助攻。

  今年的冬训,肇俊哲在训练中仍然表现出不俗的状态,展现的身体素质丝毫不输给队里的年轻小将,但让人稍感意外的是,由于甲状腺的病情,肇俊哲决定在今年年底退役,2013年将是肇队的最后一个赛季。

  简历

  生日:1979年4月18日

  身高:1.83米

  顶级联赛:332场

  进球:41个

  印记:

  ■1985年,年仅6岁的肇俊哲入选辽足少年队,距今已28年。

  ■1998年,19岁的肇俊哲从辽足青年队上调至辽足一线队。

  ■1998年底,肇俊哲首次入选国足[微博],征战曼谷亚运会。

  ■2001年,肇俊哲开始担任辽足队长,直至今日。

  ■2002年,肇俊哲征战韩日世界杯,与巴西一战,射门击中立柱。

  ■2004年,肇俊哲当选中国足球先生。

  ■2008年,辽足降级,肇俊哲泪洒天津。第二年,帮助球队完成冲超。

  ■2012年,超越邹侑根[微博],成为中国足球“出场王”。

  ■本报专访

  退役后有三种选择:

  去省体育局、当教练、念书

  这位中国足坛的第一忠臣即将在今年底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2013赛季将是肇队的最后一个赛季。人们理解他的决定,但也为无法在明年的顶级联赛中再看到他的英姿而伤感。

  去年年底就想退役了

  记者:为何会突然做出这个决定?

  肇俊哲:首先,我都已经这个年龄了,我下来后,可以给年轻球员更多的机会。去年年底的时候我就想退役了,但辽宁省体育局领导和俱乐部都希望我再踢一年。今年对辽足来说是个过渡年,我们整体的定位不高,球队也需要我,所以我就再踢一年,但是2013赛季踢完我肯定要退役了,主要是身体不允许了。我现在甲状腺有些问题,每三个月需要做一次检查。为了这个病我也看了很多医院,大夫们都建议我在一年之内做个手术,手术之后病可以根治,但就不能从事剧烈体育运动了。

  记者:做出这个决定后心情很复杂吧?

  肇俊哲:其实也不会。过了30岁以后,我把每一年都当最后一年在踢,因为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像我们这个年龄一旦受伤可能职业生涯就终结了,李铁就是受伤提前退役的,河南的陆峰今年冬训也受伤了,所以你不能预见未来会发生什么。我在辽足踢了15年,今年是第16年,每一场比赛我都是在全力以赴去踢,这种心态不会有变化。

  刚退役可能会迷茫

  记者:自1998年升入一线队以来,你为辽足效力了15年,堪称中国足坛第一忠臣。即将要离开这个球队,离开赛场肯定会非常不舍。

  肇俊哲:不舍是肯定的。过去这么多年,你一直在一种生活节奏中,你为足球奋斗了大半个青春,退役离开赛场后你的生活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肯定会非常不适应。我也和李金羽[微博]、李霄鹏[微博]聊过这种感受,他们说在刚退役的一两年日子非常不好过,可能会迷茫、可能会失落,不过一旦你找到了新的方向马上就会适应过来,这都不是问题。

  记者:退役后打算做些什么呢?

  肇俊哲:我的选择很多,可能会去省体育局,也可能继续在球队当教练,也许会出去念书。现在我还没确定方向,到年底吧,那时候我会好好考虑一下。

  记者:6岁加入辽足梯队,这么些年你一直在辽足坚守,同辽足历经了冲甲、冲冠、降级、冲超、亚冠和保级等等,但你始终没能得到所追求的冠军。最后一个赛季了,你还有什么心愿吗?

  肇俊哲:人生总是要有目标的。我小的时候就希望能进一队,进一队之后就想打主力,然后就是当队长、进国家队、为辽足赢冠军。没拿到冠军肯定是遗憾的,但人生总是会有遗憾的,没有遗憾的人生也不见得是完整的人生。对我来说拿不拿冠军已经不重要了,这么多年我在辽足坚守也得到了很多,这也是我的财富。最后一个赛季了,虽然我们球队整体实力上可能弱一些,球队定位也比较低,但我们自己不会放弃,肯定会全力以赴去打好每一场比赛,争取拿到一个理想的名次。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竞超 采写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