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化敌为友?从人员流动到文化融合 唯利益永恒
2013-01-11 16:11:34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
中超直播吧
俗话讲,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以及观念的与时俱进,“仇人”的概念愈加模糊。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讲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那样,在足球领域,化“敌”为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例早已司空见惯。
在中国足[微博]坛,京味足球与海派足球间的比拼已持续几十年,由于两支球队分属北京、上海两座国际化大都市,而且各自的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因此绿茵场上只要京沪两队遭遇,必然碰撞出耀眼的火花——1982年甲级联赛,北京队在双方第二回合的较量中,1比0力克上海队后登上冠军宝座;1983年五运会,上海队在四分之一决赛中经过加时赛4比3淘汰了北京队,并由此打开金牌之路;1995年甲A联赛,上海申花[微博]在虹口体育场1比0击败北京国安[微博],不仅延续着当时的连胜势头,而且为最终夺冠奠定了坚实基础;1997年,北京国安先在甲A中以9比1杀得上海申花落花流水,后在足协杯决赛中以2比1逆转卫冕……即便时光轮回到上赛季中超[微博],京沪之间依然互有胜负,难分高下。
“打申花(国安)不用动员”是两队交锋前的流行语,如果说1991年之前,京沪球员还处于暗斗的状态,那么从1991年开始便成了明争,其中的“梁子”结于当年12月进行的全国优胜者杯足球赛半决赛——那场比赛,上海队5比2战胜北京队晋级决赛,但在比赛中,由于上海球员陈伟击打北京队吕军,并引发了队员之间小规模的摩擦,因此京沪之间的较量由此升级。
冤家宜解不宜结,随着当年京沪间恩恩怨怨的当事者相继退役,特别是人们看待足球的眼光更为宽容,京沪两队的爱恨情仇也趋于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暧昧”。
过去,国安与申花“老死不相往来”,你在皇城做梦,我在海上升花,可是2002年时,这种“敌对”状况有所缓和——之前效力于申花的塞尔维亚外援兰柯维奇加盟国安;与此同时,曾于2000年执教过申花的塞尔维亚教头彼德洛维奇也在国安挂帅。虽然此次人员交流并未直接涉及两家俱乐部,但为此后国安与申花深层次交往与沟通起到了破冰与润滑的作用。
2008年,此前在申花踢球的青岛籍球员王珂[微博]转会国安,这次“试探性”的转会交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国安与申花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与“恩怨”,而且增加了彼此间的互信,并为此后更多的接触进行了铺垫。
上赛季中超,原效力于国安的澳大利亚外援乔尔·格里菲斯南下上海滩,而申花球员毛剑卿[微博]则投奔紫禁城,并在首回合京沪大战的最后时刻为新东家攻入关键性进球,令国安主场3比2战胜申花。
在不久到来的新赛季中超联赛中,我们将在上海申花队中看到沈祥福、徐亮[微博]、王长庆三张原在国安旗下的面孔,这不再是简单的人员上的流动,而是文化的融合。沈祥福的球员时代大多数时间是在北京度过的,“小快灵”在他的头脑中已有深刻的烙印,因此在申花的执教过程中,他许多构思势必带有北京风格;徐亮和王长庆在国安踢球多年,他们的习惯同样会影响申花的队友……
这已不是单纯的京沪间的“暧昧”,而是对优秀文化的汲取。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一支带有北京韵味的上海申花队……
本报记者 李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