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盘点:王朝更迭与武磊爆发,政策调控与联赛大势
2018-11-13 13:19:17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
中超直播吧
如何定义2018年的中超联赛?
这是中超联赛开始后的第15个年头,算上其前身甲A联赛的话这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第29个赛季;这是上港打破恒大对联赛冠军垄断的一个赛季,他们成为中超联赛第7个冠军;这是中超联赛第二次面临大规模“调控”的一个赛季,U23政策从实施到“终止”只有短短数月的时间;这也是让我们陷入沉思的一个赛季,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中国足球发展道理上的一个重要拐点。
【王朝更迭,金元开道】
恒大能在中超联赛中实现史无前例的7连冠,与他们此前的巨大投入密不可分。房地产企业的运营思维投射到足球层面,就是疯狂囤积资源。
比如,他们一直是超级外援的倡导者,而超级外援最大化的提升了球队的战力;还比如,他们在中国足球的低谷期几乎将最为优秀的本土球员垄断,而这些本土球员一方面成为球队王朝前期外援的最好辅助,另一方面也在其他竞争者纷纷效仿拿下高价外援之后,成为提升球队战绩下限的保障。
球员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较短的职业寿命让任何球队都必须保有足够的危机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当成名国脚变得无价无市的时候,U23球员就更加珍贵,在这方面恒大依然是领军者,圣诞节官宣多位U23球员凸显出了他们战略上的超前意识。
不过,王朝的兴衰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注定走向终结的历史轨迹。恒大战略上的瑕疵失误以及竞争对手的投入,让这一刻在预料之中到来。
全民足球战略发展的东风,让中超联赛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恒大之后,上港、苏宁、华夏、绿地等资本大鳄纷纷涉足足球,让联赛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恒大模式被效仿,一度是中超冠军竞争者之间的超级话题,面对苏宁、国安、上港的纷纷挑战,恒大在稍微慌乱之中出现了问题。从J-马丁内斯的失败引援到古德利的到来,凸显出出的是恒大球队构架上的延续性不足。里皮为恒大构建的核心班底严重缺乏中生代的球员延续,老将位置的雷打不动以及年轻球员的实力不足,让恒大的内部竞争模式出现了断层。保利尼奥被巴萨挖角以及古德利的到来,直接将球队的孱弱展现出来,等到保利尼奥回归以及塔利斯卡的加盟,恒大已经成为了一个追赶者。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上港在持续的补强。从上港集团入主到如今最终夺冠,他们累计投入了60亿元人民币(数据来自懒熊体育)。上赛季争冠折戟的上港,整体框架已经十分出色,只是球队缺乏经验以及博阿斯在战术构架上存在较大的不足。本赛季能最终压倒恒大,展现出的是金元投入下上港整体的强大以及恒大持续下滑后幡然醒悟进行补强后的滞后。
王朝完成更迭,背后的因素太多。恒大开创了属于他们的成功模式,也因为战略上的不足被对手用近乎相似的方式反超。
【“下限”比拼,本土球员的心酸正名之路】
是的!中超联赛一度是超级外援的天下,有过太多的主帅选择将本土球员堆积在中后场进行防守,然后将进攻交付于超级外援。佩特雷斯库治下的苏宁,曾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之一,被球迷与媒体诟病的“703”战术,让他们在亚冠赛场上连克整体性出色的日韩强敌。
当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重视外援的作用时,这种模式的问题就开始出现。
人人拿着进攻端的杀器进行肉搏,而保障自己生存下限的难道不是本土球员这个此前不被重视的短板吗?于是,本土球员成为香饽饽,就不意外。
从任航转会闹剧,到U23球员有价无市,再到毕津昊等球员卖出天价,都是本土球员受到重视的佐证。谁也不想卖掉自己本土球员的代表人物,因为中超诸强需要生存以及兑现目标。王永珀加盟权健是因为鲁能有了蒿俊闵,延边卖掉崔民、池忠国是因为球队降级,这些都有你无法反驳的原因。
当比拼来到本土球员对比的层面,家底子就成为你成功的关键。上港,优势完全展现出来。
徐根宝在崇明岛的十年磨一剑,培养出了武磊、颜骏凌等一大批出色球员。东亚从悲壮的“不冲甲就解散”,到升入中超之后以本土球员作为核心班底曾是异类。如今回想起来,征战中超初年的东亚,他们外援是谁?老迈且廉价的伊班,如今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这个长发飘逸且水准一般的外援?
然后,上港集团来了,孔卡、埃尔克森、胡尔克、奥斯卡也先后来了;再到以后,武磊从为超级外援打副手到成为打破外援垄断射手榜的第一任;还有吕文君从难觅登场时间到不断在比赛中成为球队攻防的重要棋子。而从其他豪强层面来看,蒿俊闵、郑智、池忠国、张稀哲,他们的作用比外援小吗?不!
这一切,都完美的展现出了中超联赛近年来的发展轨迹:本土球员从被忽视,到成绩下限的棋子型球员,再到如今成为争冠核心,这条正名之路充满心酸。
【从补刀狂魔到第一战力,武磊经得起赞誉】
作为根宝崇明青训的超优质产品,武磊在没有征战中超时就广受关注。近年来,他的风评可谓泾渭分明。爱他的人对其赞誉有加,对他不满的人则极尽调侃。补刀狂魔、单刀终结者等称谓,就是代表。
在此前赛季的中超颁奖典礼中,连续称霸本土射手王的武磊得到了恩师徐根宝的“敲打”:好好把握机会,把本土射手王中的本土去掉。
最终,武磊做到了!
而从本赛季的球场表现来看,补刀狂魔早就不属于武磊,而对于机会的把握武磊也展现出了长足的进步。27个联赛进球的数据极尽出彩,但是仔细分析他的这27个进球,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东西。
武磊的27个进球从细分来看,为球队首开记录的进球有8个、帮助球队扳平或是追平比分的进球有6个、帮助球队反超或是致胜的进球有3个,这些关键进球数达到了18个,占到了他联赛总进球数的66.7%。这是一个王牌射手的数据,而从球队的整体进攻价值来看,这样的关键进球比例也当得起球队进攻第一人的称谓。
从代表性比赛来看,赛季初期对阵富力,在球队客场0-2落后的情况下连入3球帮助球队扭转绝境,以及联赛对阵恒大打破僵局,都展现出了他的蜕变。
其实,武磊在上赛季就已经有走出“补刀狂魔”的迹象。上赛季武磊攻入20个联赛进球,首开记录、扳平或是反超的进球达到了10个,占到了总进球的50%。而且,武磊的进球从17赛季初只有第五轮追平权健这一个关键进球,到赛季尾声阶段追平恒大、鲁能、绝杀重庆开始,就展现出了蜕变的迹象,本赛季,武磊只是在进攻权重提升之后充分兑现了自己而已。
作为近年来第一个打破外援对射手榜头名垄断的本土射手来说,武磊如今已经经得起赞誉。
【避不开的政策,后续出现端倪还有何“期待”?】
管理部门对于足球联赛进行整体上的调控,这在世界足坛并不少见。乌兹别克斯坦、哥伦比亚等国都曾经出台过类似于U23球员登场规定的政策,就算是我们的近邻日本,足球整体发展已经进入较高水准的情况下依然在酝酿年轻球员的联赛登场政策。
这一切,看起来无可厚非,不是吗?
U23政策的实施,让很多年轻球员得到了他们迫切需要的登场时间。本赛季U23球员出场的前十名球员中,排在首位的是权健球员刘奕鸣(2129分钟),其次是亚泰中场何超(1886分钟),俩人在上赛季就已经成为球队的主力而且有国家队的经历。而排在第三位的是重庆队的罗皓(1821分钟),他是本赛季才凭借着U23政策上位的球员。而同样位居登场次数前十的一方球员王耀鹏与李帅以及国安门将郭全博也是这种情况。
可以说,U23政策给予了很多年轻球员上位的机会,也涌现出了黄紫昌、李帅这样的年轻球员。
从球队的层面来看,大连一方是使用U23球员最多的球队,他们整个赛季给予U23球员的出场时间达到了5678分钟。此后是权健(5482分钟)、申花(3909分钟)、重庆(3862分钟)、泰达(3308分钟)、鲁能(3304分钟)、人和(3303分钟)、华夏幸福(3283分钟)、国安(3190分钟)、亚泰(3132分钟)、建业(3069分钟)、贵州(2831分钟)、恒大(2771分钟)、苏宁(2629分钟)、富力(2104分钟)、上港(1580分钟)。
而且,中超诸强都避免了一个尴尬:每一支球队都有U23球员取得进球。U23球员进球最多的球队是苏宁,而5个进球全部属于黄紫昌。其次是申花、一方、恒大与重庆,U23球员攻入了3球,再次是权健、国安、华夏、人和、鲁能与贵州,U23球员攻入2球,最后是建业、上港、亚泰、富力、泰达,U23球员攻入了1球。
从整体来看,U23政策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不过,U23政策也存在明显的问题,那就是24、25岁的球员一下子被打入了谷底。那些在俱乐部并没有稳定登场时间的球员,生存空间变得很小。
在U25国家队政策出来之后,李松益等本赛季几乎得不到出场时间的球员,得到了“国家队镀金”的机会。而国家队打联赛是否真的如媒体人爆料的那样,会实行呢?一旦施行,这很可能是国家体育总局、足协一系列连续政策暴露的端倪。为了让中国足球具备后续发展,U23政策给的是年轻人机会,而那些差点被一刀切的非U23球员很可能会得到国家二队打联赛的弥补。
除了U23政策以及国家二队调控之外,外援政策的整改也是绕不开的话题。为了遏制越发惨烈的外援军备竞赛,出台外援转会调剂费会在一定情况下限制高价外援,不过,依然有巴坎布、塔利斯卡、卡拉斯科等大牌球员让急于提升自己的国安、恒大、一方等金主掏调节费。遏制作用有,但并无强制力的这个政策还是有很多可以操控的空间。
今年5月,中国足协向各俱乐部下发了两份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其中一份涉及俱乐部内控管理,另一份则是中国足协版“财务公平法案”。法案主要的财务量化要求涉及三块:限制俱乐部亏损额、球员薪资空间以及规定青训投入占比。而根据懒熊体育报道,中超俱乐部在2018、2019和2020年的指导性亏损限额分别约为2亿元、1.5亿、1亿人民币,三年累计亏损额的正式指标(固定数)为4.5亿。
这种政策的调控与国家的大环境密切相关。中国文体界目前存在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呈现出叠加式的增加,而且在个人所得税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范冰冰案件只是一个代表性的案件,而足协在中超联赛早期下达过的限薪令(每名中超球员的工资不超过500万人民币)也早就没了下文。在大环境下,此类政策恐怕不会被束之高阁,只是,这一切均是政策调控下寻求合理环境的迹象以及作者本人的主观猜想。
【惨烈的争冠与保级战,绕不过的大势与职业性】
上港与恒大的争冠战在倒数第二轮戛然而止,鲁能与国安都曾拥有冲击冠军的希望,第22轮还领先降级区10分的亚泰在最后一轮降级,最后时刻多达7支球队参加的保级混战让中超的生存名额之争成为重头戏,这些,对于联赛来说都是利好。
仔细分析的话,这一切又会回到本文的开头,职业足球终究需要金元开道。国安巨资引进了巴坎布、比埃拉、池忠国等多位强援,成为他们一度占据积分榜的核心关键;鲁能此前花费较大代价引进的塔尔德利、佩莱也在马加特、李霄鹏两任主帅的延续性框架中成为球队战力的最大保障;更不用说上港与恒大,他们的实力自然是建立在投入的基础上。
华夏幸福与权健并未达到预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根本还是球队跨入豪强的时间较短,在整体把控上存在不足。而为了生存而战的球队,缺乏投入成为他们的重要命门。媒体人宣扬的贵州投入20亿元人民币却惨遭降级的传闻,值得推敲。不过,管理上的职业性却成为人们分析贵州降级的核心关键,文总的眼泪并不能抚慰球迷的感伤,而杜震宇的怒吼则是再度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了亚泰的管理上:球队真的存在问题?
激烈的争冠,自然绕不开投入这个大势,如今的中国足坛你要想出成绩,投入是核心要素;而要想活出该有的样子,职业性是必须的基础条件。而更为惨烈的保级局势,则需要以上两方面同时发力。
不过,这看起来有些大、有些空的两方面要素,对于很多球队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亚泰降级,不仅让国安成为地理位置最为靠北的中超球队,也让我们原本期望的“盛世”没有到来。因为,只要亚泰保级、深足冲超,下赛季的中超联赛将聚齐恒大、鲁能、国安、上港、亚泰、深圳、大连等7支都拿过中超冠军的球队。
而就我个人而言,最后一轮保级上的惨烈与出乎预料,对于中超联赛的整体发展有着更好的作用。繁杂的保级形势,让各支球队都不敢放松。贵州取胜重庆、恒大大胜泰达、一方在生死战中拿下亚泰,在不同程度上都展现出了球队的职业性或是生死战中不该寄希望于他人的特点。
而这种职业性以及主动求生的欲望,才是中超最为缺乏的。
回顾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的那些问题比赛,我们对足球充满热爱的同时,也对这种行为充满了鄙夷。这种违反竞技体育公平、公正精神的行为,说到底会形成一个让联赛逐渐坠入死亡的可怕氛围。而越来越激烈的保级形势、原本保级形势很好却因为松口气就忽然陷入绝境的态势,会加速职业化危机的形成,这才是联赛整体提升该有的态度。
【结语】
这个赛季的中超,我们还看到了万达的回归,看到了维特塞尔、莫德斯特的出逃,也看到了帕托的融入;兴奋于球市的火爆,也佩服国安敢于向球衣打包出售等不合理行为的抗争;赞叹VAR技术带来的公正性与中超用球逐渐接近世界水准的设计理念,也对诸多球场上的暴力行为表达着自己的不满;耐心思考一下,足协有些矫枉过正的处罚方式,核心目标依然是对足球环境进行整改,只是手段与标准还需要逐渐理性柔化与统一。
一个如万花筒般的赛季,我们能看到太多太多的东西,但简单的文字不可能将一个赛季的东西全面叙述出来。这是最好的年代,还是最坏的年代?也许下个赛季我们就能知道了。
(开水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