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瑞士VS哥斯达黎加:跌宕的背后,是点与面的对抗
2018-06-28 11:54:44 本场比赛直播地址
中超直播吧
哥斯达黎加已提前出局,不过俄罗斯世界杯对于很多球员来说很可能是职业生涯最后一次机会,因此他们不会因为出线无望而放弃比赛。更不用说在前两场球队的表现都不差,与巴西更是奋战到最后一刻才被绝杀。
而对于瑞士来说,必须确保小组出线。他们有可能被塞尔维亚反超,也有可能越过巴西成为小组第一。无论怎样,想要进入淘汰赛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赢球。
一方是没有压力为荣誉而战,一方是要确保晋级十六强。双方都在为各自的目标全力以赴。
一、哥斯达黎加压迫后腰,以单点发动进攻
作为拉丁系的球队,哥斯达黎加球员在具备良好脚下技术的同时也在防守上下了一番功夫。
在防守时哥斯达黎加两名后腰和三个攻击手聚集在中路,主要就是为了切断瑞士向前推进的路线。虽然贝赫拉米经常退回到后卫线上与扎卡形成高低站位,但是在哥斯达黎加中路5人的压迫下瑞士很难轻松的在中场传导。
熟悉阿森纳的朋友都知道扎卡并非真正的组织核心,他缺乏在压迫下控球摆脱的能力,更擅长在大空间下长传以及后排远射。所以他没有办法替代卡索拉,还需要温格安排威尔希尔埃尔内尼搭档以及厄齐尔回撤支援。所以贝赫拉米回退无法支援扎卡反而让队友处境更艰难。
哥斯达黎加防守的整体性相当出色。在中路压迫的基础上,边翼卫会在对方向边路传球时主动前顶,与中间队友一起完成合围。瑞士无论是中路向前渗透还是边路推进都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在哥斯达黎加的压迫下瑞士被迫进行更多的中长距离传球,这对球员个人能力和整体默契要求都很高。瑞士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能力来保证足够的成功率。
如果瑞士选择短传配合,那哥斯达黎加可以直接在中圈附近完成断球。比如上面科林德雷斯接队友直塞一路杀到禁区角上,起脚远射打中横梁。让索莫尔惊出一身冷汗。
除了防守端压迫造失误打反击外,哥斯达黎加在进攻端主要依靠个人发动攻势。这里所说的个人进攻并不是贬义词,说他们只会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事实上哥斯达黎加的一些小组配合很流畅,但要说进攻的发起方式还是更多依靠个人能力。几名前场攻击手都有一定的控球护球能力,当队友将球送到他们脚下的时候能够保证不丢球。随后还能向前在单点撕开缺口,其他人快速跟进。
这次我们可以看到哥斯达黎加前场攻击手们人人都能在对抗下做动作,可以控球带球传球。当然他们在最后机会把握处理上是硬伤,挥霍了太多的机会。
不过哥斯达黎加前场最重要的还是坎贝尔。他的身材不高大,没法像吉鲁这样的大中锋成为真正的前场支点。但坎贝尔兼具力量和速度,机动性好。既能够背身拿一下球,还能正面冲击防线。
这次坎贝尔在肋部硬突让罗德里格斯和阿坎吉相当狼狈。如果不是R罗最后倒地干扰,坎贝尔直接切进里线将能制造更大威胁。最后哥斯达黎加也是凭借这个角球扳平了比分。
补时阶段坎贝尔依然能够拉到边路起速,在和替补登场的扎卡里亚对抗中完胜。一人就突破了瑞士整条右路防线。冲了整场的坎贝尔用速度和对抗为哥斯达黎加赢得了拿分的机会。
二、瑞士两招应对压迫
瑞士在被压迫的情况下也不是被动挨打,毕竟他们整体实力还是有的。加上需要出线的压力必须做出应对。
首先就是安排前场球员回撤。
以上图为例,瑞士双后腰依然是贝赫拉米退后卫线扎卡站中路接应,但注意前腰哲马伊利的也回到了很深的位置。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攻击手回到中场增加了接应点,削弱哥斯达黎加中场压迫的效果。同时进攻型球员在中场拿球的时候有技术优势,可以靠个人能力来化解第一波逼抢。
哲马伊利在对方逼抢下甩开防守分边,然后继续前插。因为哥斯达黎加在中路投入重兵,所以一旦前场包围圈被冲散,那后面只能靠防线站住位置。所以哲马伊利在中锋掩护下可以在弧顶位置轻松起脚,可惜最后被封堵。
上面瑞士向前推进,哲马伊利已经回撤到比扎卡和贝赫拉米更深的位置,自己带球向前。双后腰只是起掩护作用。而且沙奇里也收到了中圈附近吸引防守。这样左边的罗德里格斯就有足够的拿球空间。
第一调整是为了把球顺利从后场传出来。第二个调整就是解决得分问题,让恩博洛更多承担前锋的作用而不是在边路充当突破手。事实上恩博洛本来就是作为中锋被沙尔克04引进的。可惜第一个赛季就重伤报销,导致成长不如预期。但作为他作为中锋的意识身体等硬实力都没有丢。
上图恩博洛的站位就是去到中路,站中锋的位置。加夫拉诺维奇拉边扯动,沙奇里随时准备插后卫身后的空当。这球如果能够横向过渡一下再向前传,那哥斯达黎加的中路防守人数不足距离偏大,有机会正面穿透。可惜最后扎卡选择长传右路,最后被对方破坏。
等到加夫拉诺维奇下场恩博洛干脆直接顶到中锋位置。这次他在禁区内等待传中,注意看抢点前的摆脱,非常聪明的借助队友的掩护绕到中卫身后,在两个防守球员之间最难受的位置接应。头球摆渡上半场的进球套路如出一辙。可惜这次两个点都没能完成射门。
瑞士第二个进球看上去和恩博洛没有任何关系,但事实上他在前面的跑动将哥斯达黎加的两名中卫都顶到了小禁区,给身后的队友带出了空间。无轮是最后进球的德尔米奇,还是弧顶包抄的哲马伊利,都因此有无人干扰打门的机会。
三、总结
这场比赛哥斯达黎加的战术相当成功,中场压迫打乱节奏,前场攻击手用个人能力带动整体进攻。唯一的遗憾是最后传射的效率太低,没有在前段确定领先优势。随着体力下滑防守出现松动,但最后还是靠着坎贝尔的突击拿到一分。
瑞士则是在开场被压制后利用回撤增加中场人数,并且依靠攻击手在后场个人技术的优势解决向前推进问题。而进球则是依靠恩博洛内收去锋线位置压制后卫,让哥斯达黎加的五三后卫优势无从发挥,反而暴露后腰保护问题。瑞士两个调整也很有针对性,只差一点就能够收获三分。
(罗夏)